腰果,是雙子葉植物綱、無患子目、漆樹科、腰果屬的一種植物。又名槚如樹、雞腰果、介壽果。常綠喬木,樹干直立,高達(dá)10米。腰果是一種腎形堅果,無患子目漆樹科腰果屬。原產(chǎn)于美洲。腰果有豐富的營養(yǎng)價值,可炒菜,也可作藥用,為世界四大干果之一。它的食用部分是著生在假果頂端的腎形部分,長約25毫米,由青灰色至黃褐色(如果挑選時發(fā)現(xiàn)顏色白皙者,可能為漂白,切勿選購),果殼堅硬,里面包著種仁,甘甜如蜜,含有較高的熱量,其熱量來源主要是脂肪,其次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(zhì)。“腰果是一種富含蛋白質(zhì)、碳水化合物、不飽和脂肪酸、維生素礦物質(zhì)的食物。腰果富含蛋白質(zhì)和碳水化合物,可以提供人體生長所需要的能量。其次,腰果含有不飽和脂肪酸,可以降低人體的膽固醇,起到軟化血管,預(yù)防心腦血管疾病。再次腰果富含多種的礦物質(zhì),比如鈣、鐵、鋅、鎂、錳,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。又名樹花生漆樹科腰果屬常綠喬木。是一種經(jīng)濟(jì)價值很高的熱帶作物,腰果仁是世界"四大干果仁"之一。。熱帶果樹。原產(chǎn)西印度群島和巴西東北部,后傳至印度和東南亞,又傳至非洲。現(xiàn)熱帶各國多有栽種,以莫桑比克、印度、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產(chǎn)量最多。1943年引入中國今海南省三亞市,50年代后云南和廣東西部也有種植。海南最適宜種植腰果的地區(qū)為東方縣的八所、感城、樂東縣的佛羅、九所,三亞市的崖城,三亞至陵水一帶沿海平原和臺地。此外,萬寧及昌江的一部分土地也可以種植。樹高8~12米,樹冠開張,冠幅約8米左右。單葉互生、革質(zhì),長卵或倒卵形,長10~20厘米。圓錐花序頂生,花小,黃粉紅色,雜性。堅果分為兩部分:膨大的肉質(zhì)花托,成熟后橙紅色,長2.5~8.5厘米,柔軟多汁;真果著生在花托的頂端,腎形,長2~3厘米,硬殼棕灰色,果仁白色。 性喜高溫,對低溫敏感,月平均溫度為15℃時生長緩慢,3~5℃低溫持續(xù)數(shù)天葉即。對土壤適應(yīng)性強(qiáng)。3~4月開花,5~6月果成熟。主要用種子繁殖,優(yōu)良品種可用高空壓條或嫁接繁殖。栽植初期株行距一般為3×4米,后期間伐每畝留16~25株為宜。定植后 2年開始結(jié)果。海南省30年生大樹可收果3000多個。腰果果仁含脂肪45%,蛋白質(zhì)20%,腰果可炒食、油炸,亦可與雞肉或豬肉同炒,均香酥可口。。果殼可榨油作高級油漆,也可作絕緣材料。未成熟果殼含毒質(zhì),對皮膚有刺激作用。莖的乳汁可作粘膠劑。